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CIT&ONA:《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白皮书》(全文)
CIT&ONA:《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白皮书》(全文)
CIT&ONA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09:52:27

(网经社讯)《白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共同完成,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ONA)为白皮书的研发提供了支持。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朱立新代表团队发布了白皮书。

《白皮书》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区域智慧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二是区域智慧教育专网概述;三是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建设价值;四是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建设;五是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建设建议。

围绕智慧教育理念,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区域教育专网是指把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城市内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的教育机构通过网络互联,使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达到整体信息化集成运用的宽带网络,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数字底座的作用。

区域教育专网包括地市县教育城域网和校园接入网及校园网三部分。随着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及AR、VR等新型数字教育资源的出现,对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提出新的需求,而端到端一张网对于教育教学业务高质量的实施提供了保证。目前,区域教育专网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全国333个地级市中,建成或在建市级教育专网89个,主要分布在建有省级教育网的地区。区域教育专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接入网络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优质资源汇聚共享不充分;网络和数字资源安全管控薄弱;无法有效支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网络运维不规范,缺乏标准化几个方面。

第五代固定网络(F5G)是以全光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带宽、连接数、网络体验方面有飞跃性发展。F5G全光网在支持区域教育专网的建设中扮演着助推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绿色低碳的特点与区域教育专网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建设目标一致。F5G全光网分为全光传送网络和全光接入网络,其中F5G全光传送网络作为承接网络,联接到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为其他新型基础设施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入口和高速管道。

最后,《白皮书》还从教育管理者、企业、学校和教师三个角度,为区域智慧教育专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白皮书》五大核心观点:

1. 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化与低碳化相互驱动、相互促进,F5G符合光进铜退、绿色低碳的趋势。

2. 智慧教育示范区对于高带宽、低时延、绿色、稳定、安全及具有简洁、经济、灵活的网络部署的区域教育专网有强烈需求。

3. 区域教育专网是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间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逻辑专网,是区域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4. F5G全光网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绿色低碳的特点与区域教育专网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建设目标一致。

5. F5G区域教育专网的建设为虚拟实训、学习环境智联、智慧云考场、家校共同体、教师研训、智慧评价等典型教育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支撑。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智慧教育5G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